《乾卦》讲天道,《坤卦》讲地道,这是人人知道的。但真要讲起坤卦地道来,很多解易的书对此就含糊其词了。感觉坤卦的卦爻词有些无厘头,甚至莫名其妙。比如,乾卦从初爻到六爻,是潜龙、见龙、跃龙、惕龙、飞龙和亢龙,始终以龙为象,有一个清晰的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坤卦爻词,从初六到六爻,是履霜坚冰、直方大、含章可贞、括囊无咎、黄裳元吉、龙战于野,一幅乱象,不知道究竟在说什么。就因为好多易学专家一边讲阴阳,一边又不知阴阳结合;一边讲乾坤,一边又不知乾坤交泰。讲乾而不用坤,讲坤而不知乾,把阴阳、乾坤人为地隔离开了。乾卦讲的是修心修德,坤卦讲的是做人做事。所以,我们跟着坤卦修心修德的时候,必须要站在乾卦的立场上来谈坤卦,不能纯粹地以坤卦谈坤卦,因为阴阳是不能自立存在的,坤卦是不能脱离乾卦而自立存在的。如果脱离了乾卦,那坤卦也就不存在了,说得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
讲乾坤结合,首先必须明白乾元、坤元的哲学内含。《易经》究竟是一元的还是二元的呢?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们常讲阴阳二爻、乾坤二卦,是因为乾坤二元。乾卦卦辞有“元”,坤卦卦辞也有“元”,于是,有人就说,乾坤是“二元”的,阴阳也是“二元”的。其实,乾元、坤元,都是“一元”的,这个元就是“太极”。《易经》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可见,易和太极是一元的,这个“元”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原的物质。乾坤两元与阴阳两仪,都是相同的,乾元就是阳仪,坤元就是阴仪。仪分阴阳两仪,元分乾坤两元,乾坤两元又分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四象又生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卦。所以,太极、仪、元,都是一个东西,都是“太极”这个一元物质的阴阳两个方面,其根基还是一元的。
也许还有人又会问,“元”在哪里?谁看见了,纯粹子虚乌有,一元怎么会是物质的?这就要懂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在确立哲学基础——物质的定义时,认为物质是分子。后来发现了原子,一些人便借此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这时,列宁为物质重新下了定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包括看得见的物,也包括看不见的物质,空气就是最典型的看不见的物质之一。所以,元也是客观存在,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东西。宇宙就是一元的,是由看得见的“明物质”与看不见的“暗物质”构成的。现代科学证明,人类目前能用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仅占宇宙的百分之四,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占了百分之九十多。所以不能以是否看见为标准去断定是不是物质,是不是客观存在。而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眼睛不断向时空的广度与深度挺进。过去肉眼看不见的,现在一步步看见了。所以,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实在是个伟大的创见。它进一步证明《易经》的宇宙观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乾元,就是能量,包括看得见的明能量与看不见的暗能量;坤元,就是物质,包括看得见的明物质与看不见的暗物质。就能量而言,乾元为暗能量,坤元为明能量,如光热,就是一对乾坤,光是能看见的,而热是看不见的,只能感知;就物质而言,乾元是暗物质,坤元是明物质。就人而言,生命体这个小宇宙中,同样存在神秘的“暗物质”: 非编码RNA(核糖核酸)。乾元,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坤元,就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认识世界,认识万物,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人的意识。所以,我们要认识坤卦,必须紧密结合乾卦去一同认识。
但是,物质是一元的,而意识是二元的,不同的意识对客观存在有不同的反作用。这是我提出的“物质一元论”和“意识二元论”。亦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当意识正确时,它就能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做出正确的选择与行动;当意识错误时,就会错误认识客观存在,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采取错误的行为。这就是意识的二元性。
唯物辩证法讲,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是,存在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呢?是人的认识,人的感知。离开人的认识与感知,一切的客观存在都没有实际意义。比如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是客观存在,但对一个瞎子,景色再美也是看不到的,对于瞎子,光亮是不存在的,没有意义的,他眼中的世界就是一片黑暗。或者说,瞎子所认识的客观存在与明眼人所认识的客观存在是完全颠倒黑白的。只有当眼明与眼瞎者同处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时,二者所认知的世界才是一致的,同是一片黑暗。因为这个时候,眼明者亦成了瞎子,没有了光明,自然与眼瞎者的意识一样了。同样的客观存在,为什么同时会有“光明”与“黑暗”两种认识呢?因为意识是二元的,有正确的一面,亦有错误的可能。道理很简单,同一个太阳下,地球始终是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的,这边是白天,那边就是黑夜。同理,对于一个先天的聋子,声音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丧失了嗅觉的鼻子,菜肴再香,狗屎再臭,他是闻不到的,对于它,味道是没有意义的。故,当我们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舌头的一切感知功能和认知意识都关闭后,我们就无法感知这个“客观存在”。可见,世界的本原是一元的,但人的认知和意识是二元的。用二元的意识去认知一元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出现阴与阳、乾与坤、对与错、唯物与唯心两种世界观来。从这一点来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是哲学的两种基本方法。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唯物离不开唯心,唯心亦离不开唯物。没有了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如同没有了坏人,你就不知道好人是个什么样子了。所以,客观存在对于意识关闭者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的认知意识不存在了,就无法认知这个客观存在。现代科学的水平就是我们的认知水平,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还无法认识宇宙中的好多奥秘,就因为我们的认知水平还有限,我们的哈勃望远镜、显微镜都还处在有限的水平。这个有限,就是意识的阀门还没有开大。
物质一元论的“元”,佛教称之为“真如”。真如缘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心一动,眼耳鼻舌身意的阀门一打开,则色声香味触法等万事万物,便都得以显现,得以认识,而心动外化为科技,人类就有了望远镜、显微镜等进一步认识宏观宇宙与微观世界的眼睛;心不动,关闭所有意识的阀门,那色声香味触法等万事万物是如何的,就都不清楚了,更与我没什么关系了。心不动,科技就不发展,宇宙中的好多奥秘就无法认识了。所以,佛教的“心生心灭论”又比哲学的解释更高深了一层,更深地揭示了人类的本相。再说刚才那个例子,当眼明者与眼瞎者同处于黑暗时,他们眼中的世界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片黑暗。但是,眼明者本身是见过光亮的,心中自然是有光明的概念的,眼前虽黑着,他的心中还有光明的感光底片,这就是“光明心”,他能想象得到那个五颜六色的世界,能从心中看到曾经见过的香花与美女。但对于一个先天的瞎子,他生下来就没见过光明,他的心始终是黑暗的,他无“光明心”,就无法意识与感知五颜六色的世界与鲜花美女是个什么样子。二者的区别,全在于心生心灭。
明眼者心生,心有光明,瞎眼者心灭,心无光明。但是,佛家认识到这一步并没有完,“心生心灭论”最终要揭示是的:当人的心死了时,一切都就死了。瞎子感知世界的方法就是唯心的,意识是首座性的,他需要光明,需要心中的光明,去感知那个客观存在,如果心中没有了光亮,没有了希望,那他活着就真正没有意义了。故佛教要拯救人心,拯救的就是先天瞎子那样的人心,就要用菩萨的光芒点亮他们的心灯,把光明心的象说给他们点,让人人有一颗光明心,让人的心与精神永远地活着而不灭。有的人活着,但如死了,那是因为他的心死了,没有一点光明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有的人死了,但他仍旧如活着,那是因为他有光明心,悲悯心,会永远地照亮着后人。鼓舞着后人,关照着后人。如果我们的精神不存在了,生命不存在了,那么我们精神的作用对象也将不存在。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是亿万富翁,但只有你心有光明,精神和生命存在的时候,这些钱对你才有存在的价值。精神和生命不存在了,心死了,心灭了,钱对你没有丝毫的意义。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创下了丰功伟业,但当其死后,这一切就成了烟消云散的历史,对他本人没有丁点意义。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伟人,但是当其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后,所有的事物对他们而言,就都不存在了,唯一亮着的,活着的,是伟人与圣贤的光明心、精神心、悲悯心,依然光明正大,普照着后人。比如写了乾、坤两卦卦辞的圣人,他们死了几千年了,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依然活着,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此,我们在跟乾卦、坤卦学修德时,核心就在于修心,把灭了的心灯点亮,亮着的心灯点的更亮,使人人有不死的光明心,不死的精神心,不死的悲悯心,人就会活的美好自在,世界就会和谐大同。
明白了哲学原理,明白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作用于其对象才有意义的道理,就应该知道作为坤卦,它就是乾卦作用的对象。我们在谈乾坤二卦的时候,就不能离开主观意识形态和客观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现在有些人在讲坤卦,讲不明白,就因为忽略了这一点,以至于解释不清。乾坤是一元的两面,是同一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普通情况下,我们说,乾为天,坤为地;乾为男,坤为女;乾为君,坤为臣;乾为上,坤为下。乾要行天道,坤要行地道。乾卦讲刚健之道,坤卦讲柔顺之道。乾卦讲天道、阳刚之道;坤卦讲地道,阴柔之道。分开讲,是为了讲的更清楚明白,但讲着讲着,就不知阴阳结合,乾坤结合,甚至把手心手背都分开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每一个人,不论男女,人人心中都有乾坤两个世界,都要把乾坤之道紧密结合一起去把握,去修心,你才是得大智慧者,大圆满者。
所以,每一个人,都有乾坤两面性。在一个单位,一个县市,你是一把手,是乾道命令的制定者,指挥者;但对上,你又是下级,是坤卦的角色,是坤道命令的听从者,执行者。一个副职,一个科长,面对单位领导,你是下级,是副职,处于坤卦的角色与地位;但对下,面对科员干事,你又是领导,处于乾卦的角色与位置。你在老子面前是儿子,在儿子面前你又是老子。给大家讲课时,你是老师,你听别人讲课时,你又是学生。你与领导握手,点头哈腰,是坤卦,表现的是顺从的姿态;你与下级握手,挺胸舒腰,是乾卦,表现的是刚健的姿态。所以,我们每一个的人身份,每时每刻,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人既是老子又是儿子,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乾卦又是坤卦。世界上不存在只乾不坤的人,也不存在只坤不乾的人。唯有男人与女人,是天定的性别之殊,但有些男人比女人还柔顺,有些女人比男人还刚健,性别与精神相配,仍然是乾坤的结合体。
所以,只有懂得了乾、坤两卦之道,你才能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在乾位时行好乾道,在坤位时守好坤道。为君时,行好君子之道,刚健有为;为臣时,守好为臣之道,顺承天道。一句话,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发觉自己过于阳刚,就学坤道,让自己多一点阴柔之气;发觉自己过于阴柔,就学乾道,让自己多一些刚健之气。发现自己的天赋有领导才能,适合行乾道的事业,那么,就把天道做为人生最终奋斗的目标,当领导,当老板,做泰斗,把事业学问做强做大;发现自己的天赋不适合当一把手,而适合坤道的事业,那么,就把坤道做为人生最终奋斗的目标,顺天道,从王事,当好副手,如曾国藩、*** ,这样的人生又怎么不是大吉大利的呢。作者:王相山 注:《坤卦的智慧》开始连载,请有意者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