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瑞作品:过年

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_正月初六人过年还是狗过年_过年

小孩子最喜欢走亲戚,到一个新鲜的地方去总是让人期待的,可以认识不同的小朋友,可以吃好吃的,还可以拿压岁钱,最常见的是一人一块钱,孩子们已经很欣喜了(后面慢慢水涨船高),不过大多回来以后都要充公上交父母。最开始是走路,人们从早上去,远一点的大清早就要出发了,然后中午主人就陪着客人划拳喝酒聊天。都是熟识的,平时各忙各的,也见不了几次面,有的一年才见一次面,于是就有叙不完的旧,拉不完的家常。菜就是素的多,肉比较少。喝酒就要吃凉菜,凉拌黄瓜了、凉拌豆腐皮了、凉拌木耳了、凉拌藕片了等等,花生米最是必备的,有些条件好的会买一点牛肉来凉拌。这些菜都又清爽又不怕凉,一瓶老白干或者賖店老酒就这些菜可以喝两个钟头,如果是热菜,就北方那个冷,还不得热它好几遍了。喝得差不多了,就上一些热菜,而热菜,就是酸辣土豆丝、芹菜炒肉、辣椒炒肉、莲藕炒肉、蒜苔炒肉,辣子鸡块等等。当然鸡是农村人用来下蛋养的,极其不舍得杀了来吃,除非很重要的客人。鱼就是鲤鱼或者草鱼是最常见的,一般做成红烧或者糖醋鱼。但是鱼不耐放,不易保存,离集市又远,不新鲜就不好吃,所以比较少用,那时候人们更喜欢吃肥肉,感觉更香更解馋。而且一个客人不可能有这么多菜,最多四到六个菜。肉,主人是不怎么吃的,留着给客人吃,小孩和女人不能上桌。女人不上桌一方面是传统,另一方面女人要炒菜做饭烧水,实在忙得很。北方人说做饭,其实不是煮米饭,实际是面条饺子米汤(就是稀饭)所有这些可吃的都叫饭,那女人就要擀面条或者包饺子。过年一般是包饺子,那就很麻烦。但是不管吃什么饭,馒头总是少不了的,馒头就着肉吃那才叫一个爽,才叫一个香。而喝酒也是要不断喝荼的,那就要不断烧水,用柴火锅烧的一大锅,一会装一瓶起来(荼瓶,里面有保温胆,就象现在的保温杯,不过很大,可以装很多水,隔夜都不会凉的)。荼叶北方人喝信阳毛尖,平时不舍得喝,来了客人就把荼叶放玻璃杯里冲泡来喝,那时候白糖还很稀罕,所以很多时候会在荼叶杯子里面放一大把白糖。现在看就觉得很好笑。小孩不上桌一是因为怕他们不懂事,和客人抢着吃,二来也是怕小孩子太吵,影响大人谈话,更怕他们在盘中乱拨拉,失了礼数。而主人往往会招呼在堂屋门口巴巴偷望的小孩过来,让他伸出手,抓一把花生米放上去,又让他张开嘴巴放块肉进去,主人一边说不用管他,他已经在厨房吃过了,一边让小孩子快点出去玩。于是小孩子就満心欢喜地跑出去了。

正月初六人过年还是狗过年_过年_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

那时候人们都很讲究,客人一般吃一两口就会放下筷子来聊天,主人一直说“不要放筷,吃菜,吃菜”,一边夹肉到客人的碗里去,客人总会留一些肉下来,用手捂着碗,连连说“吃饱了,真的吃不下了”,然后撤下去给女人和小孩吃。他们就又喝荼聊天。一直聊到后半晌,太阳偏西了才依依作别。也有的人酒品不好,喝着喝着就想起一些伤心的事来,哭哭啼啼;又或者想起一些不愉快的事,就吵吵闹闹。能喝的一直喝到日落西山,如果晚上喝醉了,就住一个晚上再走。后来有了自行车,就不用那么早出发了。这样一直走到过完年,有的走到过完十五才能走完,肉就真的臭了。

除了走亲戚,就是置办年货了。农村的集市或者逢单或者逢双,不同的日子去不同的集市。街道两旁都是摆摊的人,比往常多出一倍不止,有些平时种地的也进了货来卖。瓜子花生糖果饼干水果会提前买回去,但是只能吃一点点,要留着过年再吃的。水果要买大个的苹果,也会买一些桔子回来吃。不过苹果是用来拜拜用的,拜拜完了才可以吃。还有要买各种调料干菜(比如辣椒、黑白木耳、黄花菜、海带等),还有粉条,早早的也买回去。粉条是真正红薯做的,很是筋道,一买一大捆,好几斤。再就是买一点细菜,平时罗卜白菜早吃腻了,过年是要吃点好的,比如蒜苔、青椒、黄瓜、豆腐皮、蘑菇、芹菜、莲藕等等,青菜就吃卷心菜、上海青、菠菜等,菠菜特别受欢迎,每一家都会买一大袋。这样有客人来就好招待。烟酒也是必备的,猪肉买一点回来,挂在屋梁下面,有客人来就切一点下来招待,小孩子眼馋得很,就在厨房磨着妈妈讨一片来吃。牛肉、香肠、那些平时不舍得吃的也要买一些回来招待贵宾用。豆腐买一篮子回家,放大盆子泡冷水里,天天换水可以保鲜很多天,和莲藕一样。葱和蒜苗都整捆的买,一捆都好几斤,回去埋进土里,能放很久。然后对联、鞭炮,反正就是买买买,一年就这个月最舍得花钱,个个都笑眯眯的(小孩子看到的是这样,是看不到大人因为没钱过年而忧愁的)。卖衣服的就这个月是最赚钱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到处都是,过年了,但凡有点能力的,大人小孩都会买套新衣服穿,图个喜庆。衣服买回去,直到大年三十才会发下来放在床头,小孩子总是万分的欣喜,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到了初一早上迫不及待地穿上,跑出去炫耀。

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_正月初六人过年还是狗过年_过年

到了年三十,上午,把猪骨头都剔下来,放一个大锅里煮,切一些红罗卜白罗卜(那时候还没有这两样不能放一起吃的说法),再放一些海带下去,煮到快熟了,香气弥漫了整个院子时,把粉条放下去,加入调料,小火熬到收汁,一锅香喷喷的熬菜就好了。贴对联,放鞭炮,开吃。下午就是把所有的菜都洗好了装起来,包了很多的饺子,有菲菜鸡蛋馅的,有猪肉馅的。晚上一家人就吃一大锅饺子,留一些初一早上吃。然后就去打牌或者聊天。后来有了电视,就去有电视的人家去看电视,晚上就去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时候有电视的人家非富即贵,电视虽说是黑白的,但却牢牢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那时觉得每部片子都特别的精彩。我看过的首座部片子大概是《康德首座保镖传奇》吧,唱的主题曲“红罗卜的胳膊白罗卜的腿,小妹妹和情哥哥是一对对儿”至今仍然能回想起那优美的旋律。《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当然还有《西游记》、《红楼梦》等等。每个人看的都是如醉如痴。自家没有,就到有电视的人家去看。那时候一个村子大概只有一两台,是有钱人家才买的,就象固话一样,只有在支部当会计的大伯家才有。那简直就是金钱和地位的象征,让人艳羡不已,觉得如此的遥不可及。看电视就是每日要看的。每天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人家门口,像看电影一样,把人家门口挤得水泄不通。后面的只能站着,踮起脚尖张望。声音是放到最大的。前面的人坐着,一个挨一个,是从自己家搬来的椅凳。三十晚上一直到跟着唱完难忘今宵,大家才依依地散了。回来后,有人就放了初一的鞭炮,开始睡觉。小孩子们就到处去捡没响的鞭炮第二天来放,听到哪一家响就去哪一家捡。没有了声响,就各自回家安心睡觉。

而初一的早上,大人是要五更就起床的,先放一大挂鞭炮,再煮一锅酸汤来喝,放了猪肉、黄花菜、粉条、黑木耳、炸的莲藕条、菠菜,煮好了放入香油和醋,很是好吃。有喜欢吃香菜的也会放一些香菜下去。小孩子们有的早穿上新衣服跑出去捡炮了,嘻嘻哈哈的很是快乐,一边捡一边欢笑着尖叫着,捡了一大圈才跑回来喝汤。喝完了汤,开始煮饺子吃,男人就去烧香拜神,饺子煮好了,先盛一碗敬神,再盛了饺子和炸的鱼块莲藕之类的送去给年老的祖父母吃,然后一家人才开始吃饺子。这时候,太阳冉冉升起,普照着大地,新的一年的首座天开始了!于是年老的长辈就坐在家里等着小辈来拜,其他人就到处去给长辈们拜年,吃一些瓜子花生糖果,再去另一家。拜完了年,大家就聚在一起聊天,然后惦念着午时过后的电视大剧,早早催着父母回家煮饭。而初一的午餐,是很丰盛的,每一家都会做几个好菜。吃完了,个个搬着椅凳看戏一样浩浩荡荡奔向电视,一边看一边笑一边感叹一边惊叫一边惋惜。而从初二开始,走亲戚又开始继续。于是大伯家的那些亲戚们就在全村人的注视下用餐,不过他们也并不尴尬,一样看的如痴如醉,只一边盯着电视一边静静吃菜吃饭,是没空划拳喝酒的。

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_过年_正月初六人过年还是狗过年

李连瑞作品:过年

这样一直到破五,年也就过完了。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什么肉什么菜也都不稀奇。天气也没那么冷了,再没下过那么大的暴风雪,不过家家户户都有了冰箱。人们因为大多在外打工,再没有那么多时间走亲戚聊家常,往往装一车的礼品,这家放下来一份过年,那家放下来一份,一天走好几家,也就寒喧几句过年,或者喝一杯热荼,便匆匆作别。小孩子们对吃的也没了太多兴致,鞭炮更是可以自己买很多,也没那么爱去人家门口捡了。看电视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地一边看一边发着信息一边刷着朋友圈刷着抖音。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