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习俗
汉族元宵节有张灯结彩,猜灯谜, 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元宵节, 划旱船, 吃元宵,祭门、祭户,逐鼠,送孩儿灯, 迎紫姑,走百病等习俗。最广为熟知的还是猜灯谜和吃元宵。猜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贵州的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姑娘们可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彝族在正月十五这天还是巴乌节。
元宵节的节期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元宵节,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