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急着想知道乙木,知识服务也需要用户思维,我就先更一篇乙木,满足下她探索命运的好奇心。
《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言:“在天成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讲甲木的时候讲过甲木代表天地间的生发之气,而这种生发之气需要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质呈现,就是乙木。气聚则成形,即是阳动生阴,气散则死,形质也就没了。甲乙木都是木,只是表现形式上的区别。甲木无根的时候,甲木也完全要作乙木看,乙木未死的时候,总兼带有甲木的生气,甲木是乙木的精神支柱。乙在天为风,是巽卦,在地为树木,引申为花草、灌木、花卉都可。在人身为肝。讲清楚这首诗,就能基本理解乙木了。乙木根荄种得深,只宜阳地不宜阴。
漂浮只因多逢水,克断何需苦用金。
南去火炎灾不浅,西行土重祸尤侵。
栋梁不是连根物,辨别功夫好用心。——《十干体象》首先明确一点,自然界的有形之木是分活木、死木的,活木就是我们看到的绿树、花草、森林等等,此时让它生长主要靠癸水和丙火,如果用金只是起到修剪作用,绝不能力度太大变成砍伐。砍伐阶段要待其长成之后,也就是变成死木,成为栋梁,是木的完成。盖房子需要它、精美的木雕需要它、甚至做柴火也需要它做原料。这是物尽其用,也是美的。死木和活木所需的生长环境,所喜爱的天干不同。下面看首座句,乙木根荄种得深,只宜阳地不宜阴。乙木有根,即是活木,这时的乙木最喜欢运行阳地,怕阴湿,喜欢太阳和雨露。也就是天干喜见癸丙。正所谓:向阳花木早逢春。如果生在阴湿之地不见阳光,必是不能茁壮成长的。第二句漂浮只因多逢水,克断何需苦用金是说活木害怕水多木漂,也怕金多克制太过。堤岸杨柳是美景,可是水大到太平洋上漂木头,其人必有动荡无依、漂泊无根之感。树木需要斧头、剪刀去修剪,但如果金克制太重,对活木而言,就不是修剪而是砍伤了。南去火炎灾不浅,西行土重祸尤侵。活木遇火适中,是木火通明的文明之象,如果八字里火太多,大运又行巳午未火地,必然耗泄太重,影响生长。而遇到八字土多,再行申酉戌西方运,会造成土太多、太厚,木反而无法扎根,易被折断。
最后一句栋梁不是连根物,辨别功夫好用心。说出乙木最需辨别的地方是死木和活木。栋梁就是死木,不是有根的木。而有根无根在有些八字中,不好辨别。有些是根据大运、流年的变化而变的。有的老师是这么看的,甲木之气死绝之后,乙木之形体也就成熟了。也就是地支见午未申是最适合的时机。此时甲乙木都是无根之木,有金砍伐,就是被需要。不管拿来做什么,都将有它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命例可做说明,其人中年以前的人生都是活木,中年以后是死木,他的人生是中年以前不断努力、精进,一步步往上走。到中年以后,运走南方火,又得金的砍伐。木成死木,人也终成栋梁。在zhengzhi 上取得了很高的地位。所以他的人生是一步步成为栋梁的过程。辨别乙木的死活,看两点。首座看乙木在四柱或者大运中是否有生助,就是见水木类五行。二是当且仅当,甲木处于死绝胎养地,乙木才可能是无根之木。从上面这首诗,我们已经大概明白乙木的喜好和乙木和其他天干的关系。后面用《滴天髓》的乙木篇,把乙木讲得更透彻些。乙木虽柔,刲羊解牛。怀丁抱丙,跨凤乘猴。虚湿之地,骑马亦忧。藤萝系甲,可春可秋。这几句话在任氏的注解里,非常清晰,怕没有古文和命理基础的朋友读起来饶舌,我还是白话解释一下。
乙木在春夏秋冬也是有不同形质、不同天干喜好的。比如春天的乙木,如桃李芬芳,就像女人花一样娇嫩,最怕风刀霜剑严相逼。夏天的乙木火性已足,最需水来滋润。秋天本是金旺之时,肃杀、肃降之气足,此时需火克金,抑制其杀气。到了冬天需要火气解天地之冻。割羊解牛是说,十二生肖中羊是地支未,牛是丑。未土是木的库,丑土是冬天的阴湿之土。此时生于丑未月,或乙未乙丑日,乙木可以蟠根,丑土可以受气。怀丁抱丙,跨凤乘猴是说屁股底下(相当于地支)坐着申酉月,此时天干见丙丁,是用火制金,就不畏金强。虚湿之地八字论命乙木篇,骑马亦忧是说,生于亥子月,四柱无丙丁,又无戌未燥土,即使年支有午,也是很让人忧虑的状况。因为八字寒湿气太重,乙木冻死冻伤的可能性极大。最后一句是说天干有甲,地支有寅,相当于弯柔的乙可以攀附在高大的甲木上,不停地往上长,此谓鸢萝系松柏。这是阴阳的完整组合,乙木有了靠山,一年四季的环境对它而言都可承当。乙木生来有两面性,一方面柔性十足,通融、灵活。另一方面,当生长条件不好时(比如自己无法自立,又不能变成从弱格)就会变得滑头、两面派。非常矛盾。从格的问题不好展开讲,以后再说。乙木本是柔性,就像十天干中的庚金本是刚性。各天干都有他的本质属性,在奇门遁甲中,乙作为女人的符号,可见其柔,杨柳之性。如果乙见甲,就是前面说的藤萝系甲,其人外柔内刚八字论命乙木篇,甲木凡事争首座、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乙木首座部分先讲到这,关于乙木的气数、化合、类象的问题后面的篇幅再讲。
如果这篇文章您看着欢喜,欢迎点赞、评论、打赏,您的赞美是我一天的小确幸,也是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