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来历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除夕是我们每个家庭阖家欢乐的日子,人们忙忙碌碌一年就为了在过年的时候可以和家人团聚,可以和家人叙叙旧,人们在这一天都很开心,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除夕夜的来历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

  1、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2、除夕国内各地风俗内容介绍

  3、除夕的主要活动

除夕夜的来历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夜的来历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除夕国内各地风俗内容介绍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麵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徵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製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麵。新年吃麵,是预祝寿长百年。

  1、重庆土家年夜饭: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刚进腊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红杏村农民许文旭家就忙开了。为了準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準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许文旭说,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麵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鹹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许文旭告诉记者,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经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2、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

  3、关东年夜饭:鱼、红烧丸子、饺子

  保留古风俗,汉满互影响:我国知名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除夕夜的来历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除夕的主要活动

  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2、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3、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5、燃爆竹

  我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6、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